顯示具有 書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書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四, 12月 27, 2007

我的「心」在哪裡? 「心靈」又在哪裡?

當你想著「我的心」的時候,你想的是「心臟」還是想著「腦袋」?
當我們說某個人很有「心」,這個「心」又在哪裡?
說著某個人、事、物觸動「心靈」的「心靈」又在哪?

最近在看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s)的「思考致富聖經(Think and Grow Rich Action Pack)」,是一本成功學的絕對老經典,早在1937年就第一次發行了,據說全球銷售超過3000萬冊(書皮上的廣告),我手上的版本是2005年9月的第十三刷,這個中文版是2001年6月第一刷。其實之前就看到許多書上都有推薦這本書,作者的名字也不是第一次聽到,但是是一直到最近才在網路上買了這本書,很多非常值得一讀的想法,有空再進一步探討。
但真正引發我寫這篇的倒不是這本書,嚴格說來其實只是這本書上其中一句話,裡面提到了福特先生的成功是因為:
福特有心,而且控制了這顆心。其他的人也有心,但他們卻不曾試著去控制它。
讀過了這句話,我忽然問自己並且想著:「心」到底在哪裡?摸著胸膛,但卻覺得這顆跳動著的心不過是身體其中一個重要的器官,但不是這所講的心;摸著頭,卻又不覺得腦子裡的思想能夠代表這個「心」。但有種感覺是,這個「心」似乎存在於這兩個「心臟」跟「頭腦」之間,也許是他們的混合體?似乎是一連串無止境的問號...

雖然我沒辦法搞清楚這顆心在哪裡,卻不代表我感覺不到,這樣一想好像也沒有解決任何疑問,反而讓這事情更奇怪了。幾乎真切的感覺它的存在,但是又說不清楚到底存在哪裡,好像不存在任何地方,卻又確實是存在某處。

不知道大家對於「心」在哪裡有什麼看法~

星期五, 11月 30, 2007

快樂學:快樂是詮釋世界的方式

在下面天下雜誌的文章中看到了一句有意義的話,跟大家分享。
「要改變世界,可能很難,但是我們永遠可以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很多時候發現自己的心境只是一念之間的變化而已,雖然說很多時候不一定能夠自主掌控,也感覺心情的起伏時時受到來自外在環境的種種因素所影響,就好比說可能一天中都很順利所以說心情很好,但如果忽然發生了什麼負面的事情,肯定會帶來重大的打擊,心情又一下子因此掉到谷底。但有趣的是,往往如果是壞事先發生,接著發生的好事又會讓人的心情提振起來。前後的兩件事也許並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在其後的心境卻可以有著很大的差異。
由此也許可以推論人往往受到「最近」的事情影響最深刻,雖然現實中的狀況未必有任何差異,但人卻會因為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而帶給自己煩亂或是快樂的心情。
譬如說,今天如果一個人在地上撿到了一千塊,正樂在自己今天怎麼這麼受幸運之神觀照的時候,發現心愛的名牌太陽眼鏡不知道掉在哪裡了,這時快樂的心情肯定會因此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遭透的心情,也許一會之後會想著「有得必有失」來安慰自己,卻依然久久無法忘懷。
反觀,假如今天兩件事情的順序不同,這個人先丟了心愛的東西之後,為了自己怎麼這麼粗心大意而懊惱時,假如走著走著忽然在地上撿到了一千塊,很可能心情就因此受到提振,想著「也許失去是因為幸運正要開始光顧」,所以心情開始好了起來。
雖然這兩個例子前後對這個人來說,失去或得到的金錢或物質的價值並沒有不同,但是兩件事之後的心境卻大為不同。由此看來,平常我們到底快樂還不快樂,跟周遭環境的變化確實有很大關係,但是深入一點去檢討時,真正造成差異的是我們自身的觀念與價值觀,還有我們是否受到事情表象所迷惑。
所以說,自己到頭來是決定自己快樂與否的關鍵,幫助自己隨時保持正面的心態跟態度或許能夠大大提昇我們的生活。
我最近在想,假如所有事情都保持相同,只有心態不同,是否會對一個人的成就造成影響。一種心態是對生活及未來抱持積極正面且樂觀的態度,另一種是對外來及任何事情都感到消極也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假如這個人的兩種心態出發的處境都一樣,只有心態不同的時候,在5年或10年之後是否會有任何差異呢? 當然這並沒有求證的辦法,但是我姑且就推想看看我自己如果在不同的心態下做事情是否會有什麼差異好了。
假如我對未來抱著期望,也認為我能夠成功,我也許會更積極去找出幫助自己的辦法,更積極去學習成長,也許因此我會得到我需要的協助跟技能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假如我心中充滿了負面的想法,覺得任何構想都很遭也不可能有什麼成就,只是想著每件事情都很困難,我也做不到,這樣到最後我可能什麼都沒有完成,自然也不太可能對於生活有什麼改變。
雖然結果到底有什麼差異很難去預測,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於有沒有去「嘗試」跟「行動」,有太多事情只是在我自己的腦子裡面繞,卻少了行動,這是我自己需要加以改善的一個重點項目。

快樂 是詮釋世界的方式
《快樂學》作者:馬修˙李卡德
作者:吳韻儀 天下雜誌 第379期 2007/08/29 出刊

「要改變世界,可能很難,但是我們永遠可以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藏傳佛教喇嘛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點出了快樂與否的關鍵,不在外在環境,而存乎我們的內心,「快樂,是詮釋世界的方式。」

星期三, 11月 21, 2007

行銷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的新書Meatball Sundae之長尾理論

Seth Godin認為長尾理論在今天才真正有個純熟的空間發揮效益與影響力,理由有幾個:
  1. 網路商店有能力販售的商品種類比以往實體商店多很多
  2. 只要某個東西已經存在,Google就能讓使用者能夠找到它
  3. 許可行銷上賣家能夠有自由來提供顧客需要的產品,而不是由顧客來找它們
  4. 數位商品很容易進行客製化
  5. 數位科技讓非數位商品更容易進行客製化
這篇書摘中也提到,以往「有錢人」可能都有著很類似需求與偏好,但今天雖然貧富差距拉大,但是對特定商品有消費能力的「有錢人」,他們的偏好可能有千百種,因為他們可能來自各自不同的背景與環境,所以現今要滿足消費者需求,對於行銷者來說是越來越艱鉅的任務。
因為這樣的環境改變,如何提供各式各樣的選擇給各式各樣的人就變成要能夠成功發展的關鍵;也可以說「一樣米飼百樣人」的時代已經逐漸消失。

Meatball Sundae on Squidoo:
"The Long Tail has been around forever, but only now does it really matter. That's because of several trends working together:
  1. Online shopping gives the retailer the ability to carry a hundred times the inventory of a typical retail store.
  2. Google means that a user can find something if it's out there.
  3. Permission marketing gives sellers the freedom to find products for their customers, instead of the other way around.
  4. Digital products are easy to store and easy to customize.
  5. Digital technology makes it easy to customize non-digital goods."

行銷大師賽斯.高汀Seth Godin的新書Meatball Sundae

Seth Godin要出新書囉~不過不確定中文版什麼時候出來。
可以到下面的連結先看看這本書的簡介,英文版已經開放預購,12月上市。
裡面看到一句很值得分享的話:
Meatball Sundae on Squidoo:
"When everyone was playing by the same rules, when all suppliers relied on insul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margins and keep throughput efficient, it was a terrific system. But as soon as one player in the industry can use a direct connection to the end consumer, the rules change for everyone"

當大家都用同樣的模式在同樣的產業做事情的時候,這樣的現有模式也許很好,但是假如有一個願意改變現狀的公司使用更直接的通路來建構與消費者的溝通,整個產業也許就會因此而發生改變。

星期六, 11月 17, 2007

川普談判學(Trump-Style Negotiation):達成每一筆交易的完美談判法

最近看了這本「川普談判學:達成每一筆交易的完美談判法」(Trump-Style Negotiation: Powerful Strategies and Tactics for Mastering Every Deal),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治.羅斯 George Ross。他是一個房地產方面的律師,跟川普Donald Trump還有許多知名房地產投資人有很深的淵源,因此經歷了無數的交易及談判過程,因此這本書中的概念及建議都是作者從無數的經驗當中反覆驗證而衍生出來的精華。

與一般對於要成功談判因此要痛擊對手、贏過對手的概念不同的是,川普談判法所追求的是參與談判的每一方都能夠取得共識而達成皆大歡喜的結果,在談判當中並非要擊敗任何人,而更重要的觀念是與對方「建立關係」,因為你不能確定往後是否有更多需要與對方配合或進行其他談判的機會,如果現在建立好關係與彼此的信任,對往後發展只會是有利的。

書中也闡述了許多值得一看的談判準備方式及應變秘訣,書中所提到的談判秘訣也都同時說明如果對方使用某種秘訣的反制方式。不過我想如果大家都深知這些秘訣的時候,最終還是看個人的臨場反應了。

這本書雖然談的主題或許會讓大多數人覺得很像非常生硬,光是封面的設計就很死板,不過可不要被這樣的封面混淆了你的視聽,因為這書中用了許多談判實例來幫助讀者了解這些概念,讀者也有機會從中了解到一些川普在房地產上發展的部份事蹟。

非常建議大家花點時間讀一讀這本書,不管是在商場上或是個人關係上都會很有幫助。